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的革命生涯与家国情怀

时间: 2025-07-09 14:42:12 |   作者: 新快美食

您当前的位置:

  2011年5月29日,新中国的首位女大使丁雪松走完了她充满传奇色彩的93年人生。她的离世为她的亲朋好友、以及所有与她有过交情的人留下了无尽的思念和怀念……

  在1979年至1984年间,丁雪松曾先后担任中国驻荷兰和丹麦的大使。那个时期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,中央政府已经明白准确地提出要积极利用外资,并引进先进的技术,以推动国内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。作为一位大使,丁雪松意识到,时代的变革要求她不仅要关注政治事务,更要注重推动经济合作和发展。她秉持“请进来、走出去”的方针,着力推动两国的经济调研与交流。虽然丹麦对外贷款的数额有限,但对于当时急需资金的中国而言,这笔贷款依然具备极其重大的作用。丁雪松通过中国驻丹麦使馆,积极搭建桥梁,为国内各省市争取到了经济援助。

  在丁雪松的帮助下,黑龙江省成功利用丹麦的首笔无息贷款,在安达建立了一座乳品厂。两年后,安达牌奶粉上市,迅速在市场上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。时任也特别批示:“做得很认真,外资合作和同第二世界国家的合作还有很多希望,要努力开辟新的局面。”

  此外,丁雪松始终致力于引进丹麦的嘉士伯啤酒生产技术,这个目标始终萦绕在她的心头。1980年,她在北京的报纸上看到了一则让人深思的标题:“借问啤酒何处有?”当时,北京的居民为了可以喝上一口啤酒,不惜端着暖瓶,站在炎热的阳光下排长龙等候。她听说,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对于北京市民无法喝到啤酒感觉到很愤怒,曾专门向有关部门提出了询问。

  经过丁雪松在国内外的多次奔走和努力协调,终于迎来了令人满意的结果:北京将建设一座年产10万吨的啤酒厂。丹麦不仅提供了优惠贷款,还与中国进行关键车间的技术合作。同时,丹麦还提供了无息贷款用于建设食品研究中心。三年后,北京华都啤酒厂顺利竣工,并开始生产,成功解决了北京市啤酒短缺的问题。丹麦啤酒厂的负责人开玩笑地称丁雪松为“啤酒大使”。

  丁雪松的外交才能并非一蹴而就,早在20世纪50年代,她与丈夫郑律成从朝鲜归国后,便进入了外交领域。她先后在中央外联部和国务院外办工作,与王稼祥、周恩来等领导身边共事。在“文革”期间,她曾被召回干校,之后进入对外友协工作,并先后担任秘书长和副会长,最终走上了大使之路。

  在“文革”这个特殊时期,官方外交受到严重干扰。周恩来领导恢复了对外友协的工作,采取了民间外交的方式,弥补了官方外交的空缺,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丁雪松的工作态度认真且充满热情,她以周恩来为楷模,坚定了自己的信念,并积极投身民间外交工作。

  丁雪松曾接待过不少重要的外国客人,其中不乏中国人民的老朋友,如著名美国记者埃德加·斯诺夫人、杜波伊斯夫人、史迪威将军的女儿、加拿大的文幼章、卢森堡的弗朗克、荷兰导演伊文斯、英籍华裔作家韩素音等。在周恩来和的关怀下,丁雪松承办了斯诺的骨灰安葬仪式,还陪伴接受了斯诺夫人捐赠的红军八角帽。她始终牢记周恩来的教诲,在接待外国朋友时,既展示中国的优点,也展示其不足,确保客人对中国有全面的了解。

  1977年,丁雪松首次带领中国艺术团出国。这次访问原本由“”指定的团长带队,但在领导的决定下,丁雪松接替了团长一职。她深知任务的艰巨性,细心准备,确保演出无懈可击。演出非常成功,巴黎的观众为之鼓掌,整个加拿大沸腾,热烈欢迎这个来自中国的艺术团体。在这次成功的访问之后,丁雪松被进一步指派率团访问北欧五国,访问同样获得了良好成果。

  丁雪松一生与郑律成的感情也贯穿了她的革命生涯。两人于1938年春相识于延安,当时,丁雪松正投入到抗大女队的学习,而郑律成则是鲁艺音乐系的一名学生。两人逐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。郑律成的家世充满传奇色彩,丁雪松在了解他的背景后,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敬佩。郑律成的父亲及三个哥哥和姐姐都是积极的抗日分子,郑律成也曾辗转于多个地方,最终加入了延安的中国。在抗大期间,郑律成创作了一系列激昂的音乐作品,展现了革命的力量。

  然而,在婚后的早期,郑律成因工作原因与丁雪松分离,且一年多没有音讯。为了养活不足月的女儿,丁雪松曾将郑律成的珍贵小提琴卖掉,换取了一只母羊,凭借挤奶维持生活。

  在朝鲜工作的五年里,丁雪松与郑律成共事并在国内外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。丁雪松也因此获得了许多荣誉。在1976年,郑律成不幸因突发脑溢血去世,丁雪松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。她经常回忆起和郑律成共同度过的岁月,深感愧疚,因自己忙于外交工作,未能更多地陪伴丈夫度过美好的时光。

  1950年代,丁雪松与郑律成经历了革命岁月的磨砺和艰难,而最终两人携手为中国与朝鲜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。郑律成的突然去世,给丁雪松带来了巨大的痛苦,但她依然为他感到骄傲。

  1918年5月27日,丁雪松出生于重庆木洞镇,度过了一个艰苦的童年。随时代的变迁,她走上了求学之路,投身于中国革命事业中。她于1937年底加入中国,随后赴延安,成为了革命洪流中的一员。在抗大,她听到了、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演讲,深受启发,坚定了自己走上革命道路的决心。

  丁雪松为中国的外交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,也为国家的独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她的离世,不仅是外交界的巨大损失,也让她的亲人和朋友深感痛惜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