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人日报社评丨新国标来了!权威解读食品安全新规守护舌尖上的安全

时间: 2025-04-28 23:07:56 |   作者: 小九app下载手机应用

您当前的位置:

  3月27日,我国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以及9项标准修改单,其中一些新规定引起了广泛关注。比如,预包装食品不再允许使用“不添加”“零添加”这样的表述,而保质期必须直接以到期日的形式标示,强制明确标示8种致敏物质信息。这些变化必然的联系到我们日常饮食的安全和健康。

 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,大家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一直上升。身边的朋友常常讨论“我买的这个食物是不是安全?”,“这款零食到底是不是健康的选择?”这样一些问题的答案,往往就藏在那些小小的食品标签上。新标准的实施,正是旨在简化这一些信息,让我们消费者在选购时能更轻松、更直观地了解食品的真实情况。

  新标准的出台直击了消费的人在日常食品消费中的痛点和堵点。过去,我们在购买预包装食品时,往往需要在包装上寻找生产日期和保质期,这两个关键信息常常分散在不一样的区域,找得人眼花缭乱。新规定要求保质期明确标示,很多人都感叹:“这下可以省去不少麻烦!”反观过去的标识方式,常常让人感到困惑,比如看到“零添加”这样的表述,究竟是怎么回事,是不是真的安全?新标准的出台,让这样一些问题有了更清晰的答案。

  不止如此,新标准的推广贯彻了数字化标签的理念,消费者通过页面放大、语音识读等功能,可以更便捷地获取食品信息。这让许多人在超市里选购产品时,不再担心小字看不清、信息获取不及时的问题,从而彻底打消了对食品安全的焦虑。在食品购买时的这些不便,最终都可以因新规而得到解决。

  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构建,犹如一场长期的攻坚战。到目前为止,我们已发布了1660项国家标准,涵盖340余种食品,所有的标准不仅要规范从生产到消费的所有的环节,还要兼顾到特殊人群的保护,也就是确保所有人的食品安全无缺。在这个庞大的系统中,每一个标准的制定和修订,都需要以民生关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,保障消费的人在食品方面的基本权利。

  然而,新标准的实施并不是“一蹴而就”的。它在大多数情况下要一个适应期,各个行业及企业一定在一段时间内调整生产和销售的方式,以便符合新的规定。在这段时间,可能会面临一些阵痛,有的市场主体甚至会有所观望,想试探政策的底线。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这种情况,有关部门亟需加强新标准的执行与监督。

  另外,伴随着新标准的执行,也需要提高公众对这些标准的认知度。同时,借助多种宣传渠道,帮助消费者更深入地了解新规定及其重要性的项目知识,从而形成一个强大的社会共治氛围。

  “安全第一,合规为王”,这是今后我们食品安全治理的主旋律。公众对新标准的积极反馈,体现了他们对改善食品安全环境的期待与需求。这一次国家标准的更新,有望不仅让我们消费者在舌尖上更加放心,也能为整个饮食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铺平道路,最终实现社会治理的更大进步。希望新国标能够带给我们更安稳的食安守护,为社会带来涟漪般的积极效果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